|
“1个人干1.5个人的活,拿1.3倍薪水”是好是坏?时间:2019-11-04 ◆从逻辑关系的角度 “1个人干1.5个人的活”,这个事,本来就不存在,不应该存在的。暂且抛却加班加点这个因素不去考虑,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1个人就是1个人,1个人就是干1个人的活,怎么就能成了干岀来1.5个人的活了呢?这里面是有误区的。误区源于什么呢?主要应该是对工艺技术这边搞的“标准工时”,在认识和应用上教条了,僵化了,跑偏了。有标准工时存在,把这个标准僵化,当成说事儿、做评判的依据,那么,工作方法改变了,或者工作的设备、工装、物流等条件改变了,效率提升了,实际工时比标准工时短了,“1个人干1.5个人的活”,这种现象就出现了。 “拿1.3倍薪水”,这应该是好事情。为什么讲应该是个好事情呢?正常是1,实际拿到1.3倍,多出来30%,当然应该是让人高兴的事。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原本的这个1,公平合理否?存不存在本来设定不合理的问题?另一个是,多给岀来这30%,到底是不是公司的效益确实增加了30%以上?光看产出不行,关键得看卖出,切实能卖出才有效益,才能大家分享。 “1个人干1.5个人的活”和“拿1.3倍薪水”放在一起,这里面有个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因为“1个人干1.5个人的活”,所以“拿1.3倍薪水”。这个因果关系的核心是干活的“产量”,本质应该是计件制的薪酬方式。表面上看挺好,好像是多劳多得,其实里面问题不小。追求跟切身利益相关的产量会隐藏产品品质上的问题,这个因为说来话长所以先不说了,着重说说这种逻辑中漏掉了什么。1个人能干出来1.5人的活,抛去有可能是公司进行了设备投资这个因素,最多的因素是员工改变了工作方法,做无用功的时间少了,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工时,人员的能力提升了。这恰恰是具有绝对价值的。可是,在“1个人干1.5个人的活拿1.3倍薪水”的这种逻辑关系中,却没有注重对“改进工作方法”的能力提升进行评价,薪酬的鼓励方向,让人员追求短期的相对价值,而不是更根本的绝对价值,这个问题是最大的。
提出来议论“1个人干1.5个人的活,拿1.3倍薪水”这个话题的时候,甚至好像还有一层言外之意,就是说,这个不合理,应该是“1个人干1.5个人的活拿1.5倍薪水”才最合理,是不是有这个意思?如果有的话,这其中的逻辑关系和“1个人干1.5个人的活,拿1.3倍薪水”是一样的,只是1.3和1.5的量的不同的事情,这个不需要讨论。闹清楚整体的因果逻辑关系才是需要的。 总的来讲,因为“1个人干1.5个人的活”,所以“拿1.3倍薪水”,这种逻辑下的管理和薪酬安排,是以“量”为中心的企业运行体制,而不是以“质”为中心的企业运行体制,是追求相对价值而没有追求绝对价值,是外延式增长思路而还没有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转型。对“1个人干1.5个人的活拿1.3倍薪水”的逻辑,从根本上要认识清楚的,这里面有问题。一脉相承的,要是因为市场原因1个人只能干0.6个人的活的情况出现呢?这时候拿多少倍的薪水?也是0.6,还是0.7、0.8?都应该是1。这个应该是稳定住的。不能把员工人工的固定费用也变动化。把市场量的波动用这种机制转稼责任到员工头上,是不合适的。这是中国制造业中存在的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种做法很伤害中国质量。
综上,从逻辑关系上理出来的看法是:1个人就是干1个人的活,不存在干1.5个人的活的情况,工时标准要随时吸收改进成果不可僵化;应该拿的薪水,首先就是1倍,不要考虑1.3或者1.5,但这个1,要合理,要把提升产出效率的能力细化进去,并且,现实地讲,这个1,应该增大金额,现在还是普遍偏低;另外,大家努力,公司效益也好的话,算清帐,再搞搞1.3或1.5那些,但那是奖金,严格讲是薪酬以外的。 ◆从立足更现实的角度 上面从逻辑关系的角度谈的看法,其实也是一个方向性的,虽然是必须的方向。在实际操作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下子大扭转,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得慢慢来。有些做法,明知有问题,也得先用;暂时用,又要瞄着尽快打破它的方向。 在扭转和过渡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出现了“1个人干1.5个人的活,拿1.3倍薪水”的现象。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真能这样做的企业,是很棒的,是很有胸怀很有勇气的。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会比较和谐的。摆在这种企业面前的课题,是在激活了士气后,如何乘势向更科学的管理体制上系统切换,从重量转向重质,尤其是重工作质量,重对工作质量的评价,越过去之后企业就上新台阶了。 有的企业,才开始这样提,也这样做一段,但后来又把1.5人的活标准化成1个人的活,薪酬也成为1,并且还比较“机灵”地把人员调调岗,这不光没劲,而且是很伤人心的。这种现象是有的,这种企业也难有更大的发展。 如果对“1个人干1.5个人的活拿1.3倍薪水”而不是“1个人干1.5个人的活拿1.5倍薪水”有意见,有不满,这大可不必。公司和员工之间要分享。有了成果光是员工分享公司不分享也不对。公司为了发展也是需要积累的。需要追求公司和员工之间水乳相融的局面。 北京中产连精益学习号 微信号:chusanren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