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益文库 >>最新动态 >> 以科学技术的力量来描绘未来
详细内容

以科学技术的力量来描绘未来

时间:2019-03-29     作者:滨口道成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理事长【原创】

~面向新时代,我国产业界应致力于解决的课题~


滨口道成(HAMAGUCHI MICHINARI

19803月在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研究科完成博士课程。同年4月为名古屋大学医学部附属癌研究设施助手。847月为名古屋大学医学部病态控制研究设施助理教授。859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肿瘤学讲座研究员。9312月名古屋大学医学部病魔控制研究设施教授。20054月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研究科长(到20093月)。094月名古屋大学校长(第13届)(到20153月)。同年10月就任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理事长。就任至今。同时兼任文教科学部科学技术、学术审议会会长一职。

 

我们,JST、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根据日本的现状,世界的潮流,分析出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设定研究课题,召集人才进行展开,每年约投入一千二百亿日元研究费用。

机构是一个职员近3000人,加上周边同等数量的研究人员的联手协助来进行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立虽然只有22年,但是走过近60年的研究历程。

 

面临危机的日本科学技术

 

日本的科学技术现如今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达沃斯论坛今年提出了《面对未来的制造业,我们准备好了吗?》这一报告,针对准备这一点,日本已经排在新加坡、瑞士、德国之后。日本的问题点在于突破性的技术革新思想下的人才培养,社会系统弱化。

如果说造成问题的背景原因,第一个就是信息爆炸。是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人,生活在信息的狂潮中,即使是专家学者对自己专业的所有信息也不完全掌握。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完全把握所有信息,其结果带来了制造业的改变。

 

信息狂潮改变社会

 

2013年,麦肯锡公司发表了21世纪十二项突破性技术革新,其中一半为IOT。在信息商业大战中,主要是美国和中国之争,日本完全被甩出战事。而这种信息狂潮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美国现存的702种工作中的约一半会在近20年内消失。这个团队在2015年与野村研究所针对日本的工作也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的结果是49%的工作将消失。

日本现如今18岁的人群骤减,只有峰值时的三分之一,大约80万人。还有,2010年到2015年的5年间,五大城市的30代龄人群减少了20%。作为日本中坚的劳动人群在日益减少,产业结构的支架也开始出现动摇。

一方面,到2030年,预计因AI的影响将有161万人失去工作,但是这些人必须要提高专业能力。也就是说,虽然劳动人口有富余,但还是会出现许多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人的状况。

 

为什么,女性没有被活用起来

 

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中,女性的社会参与度被特别重视起来,这也是日本的重要课题。在日本,女性到了35岁是一个坎儿,这个年龄段的就业率有所下降。因为这个阶段要生儿育女。而且不仅仅是就业率,正规雇佣合同减少,非正规合同增加。在日本,有技术,有知识,社会经验丰富,能使用电脑的女性人才没有被很好的活用起来,只是干着收银、端茶倒水等的工作。

如果日本能够把这些人才活用起来,简单的计算一下会有130万人左右,加上潜在的就业劳务人口,能够使用的人才将会达到450万人。

问题是,这些人才朝着那个方向使用,很明显,现在的日本被认为是创新人才极端缺乏的国家。不是简单的发明创造,而是社会中在企划、系统、市场等方面的创新、革新。各种各样的领域都需要新的创意下的低成本、对客户有吸引力的制造,把带有这些好的创意的东西送到消费者身边。事实上,这正是女性的强项。

 

从论文中看到的日本大学的凋落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刊登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日本的大学在前200名中只占两席。其中名古屋大学日本第一,排名60位,八校在200名以内。在这之前的中国大学从一校没有上升到现在的七所大学进入前200名。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一个是因为论文。科学技术的十七个领域中有着庞大的论文数量,能读其中的多少关乎着其影响力。被读的多的论文,也就更多的被引用。

2001年起的15年之间,仔细分析十七个科学技术领域中多被引用的论文,第一是美国,之后是德国、中国,而日本几乎从来没有进过前五。2000年之前,日本还在第一集团,现在的位置在中国之下。

 

科学技术的提高是要用钱的

 

日本的问题是没有增加科学技术的经费。日本在这15年之间只有1.1倍的增加,而中国是10倍,韩国5倍,欧洲也有1.51.6倍的增加。金钱的投入带来科学技术的增长。

所以,所谓的日本的大学出现疲软,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问题是企业的研究。企业的钻研高峰在1999年,而现如今能够进入前10%的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只有当时的三分之一左右。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客观的说,内部资金虽有存留但是没有用于开发投资。与其说大学的疲软,难道不是企业到了危险的时期吗?

 

陷入思维萎缩的日本科学技术

 

另一方面,大学也陷入了深深的漩涡。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日本大学位置下降,但是德国的位置并没有下降。可是德国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多吗,没有日本多。而英国平均每个人的研究费用也比日本低,科学技术的竞争力却很高。这一切都说明了日本大学肯定是出了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纵向结构的日本社会。到了AI的时代,制造也好,教育也好,还是沿袭着纵向型的结构。就是因为这个,企业向大学的投资,国家向大学的投资是少之又少。这影响到了人才的移动。有人调查了大学和企业、研究所之间的人才往来,每年都在减少。这都是日本科学技术思维萎缩所导致。

 

没有挑战新领域的日本的研究

 

科学技术在2016年有844个领域。其中只有1%是核心论文,首先,仔细分析这些领域的核心论文不难发现,美国,法国,德国,中国都有增加,只有日本在减少。

其次,研究的领域,我们通常把多数研究者涉及的传统的研究领域称为大陆。从大陆延伸出去的新的研究领域称为半岛,那些离开大陆的点,靠近大陆的研究领域称为岛,特别小的点称为小岛。也就是说,研究领域分为四大块,大陆,半岛,岛和小岛,而现如今,世界的潮流是被看做新的研究领域的岛或小岛。

然而,日本的研究还是以传统的大陆为多。这样一种姿态会招致什么后果呢。举个例子,燃料电池的实际应用是丰田公司最先提出,这方面的研究应该日本走在前列才对,但是有关燃料电池的优秀研究论文的43%来自中国。

人口的减少使日本研究中坚力量减员,体质下降,如果研究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大陆领域,将会带来产业能力的下降。

 

专利要牢牢地保护好

    

曾经的日本是知识产权大国,拥有的专利大幅超过美国和中国。企业也有“不出让专利,不出售核心技术”一说,但是在现如今的全球技术革新时代,仅靠此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吗。

确切的说,日本大学或个人没有取得更多的专利。在美国和中国,取得专利中的20%来自大学和个人。

不出让专利,守住技术就可以,这种说法只有在日本国内行得通。在美国,专利的赔偿是以百亿、千亿来计算的。

美国和中国联系密切,中国的法律体系也开始发生大的变化,正向着美国型的知识产权系统一点一点靠近。所以,与中国打交道的企业如果不确保专利的话,对方会拿出专利索要百亿日元。现在日本已经变成这样一个社会了吗。改醒醒了。

 

对日本研究开发的担心

 

对于日本的研究开发的现状,本人真的很担心。战略,组织,人才培养等所有方面。产生创新的组织,场地,人才培养都非常弱。必须重新构筑起来,但是时间不等人啊。

应该怎样做才对呢,首先必须重视青年人。天野浩君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从事的工作是氮化镓结晶,这是他在25岁时开始干的事情。对于年轻突破力强的人,有没有能够使之升华的指导者是关键。让懵懵懂懂的年轻人静下心来做一些研究工作的毅力有没有。有没有发现千里马的伯乐。这些都是疑问。

 

德国的夫琅禾费研究所

 

德国有一个研究机构叫夫琅禾费,它是由七十二个研究机构和研究设施构成,拥有大约25000人的研究员,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研究机关。研究人员中,6000人为硕士研究生,机构的特长是德国经济支柱的中小型企业的中央研究所。

爱知县怎样做才能达到那样一个效果,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夫琅禾费,利用巧妙的系统,担当着中小企业中央研究所的角色。

为什么有如此的效果呢,并非性价比的问题。单一的研究开发很难产生技术创新,需要广泛的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集结起来。现在的时代里,中小企业单独的研究所成不了事。

再有,德国的特点,几乎所有的大学中,特别是工科的教授,必须有着产业界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反观日本的大学工科研究与企业需要的技术开发渐行渐远,研究方向多为理科的精密技术。本人认为德国有着良好的体系。

 

美国的NSF和DARPA

  

与德国的科学技术政策的方法相比,美国采取了更加积极的做法,中心为NSF(全美科学财团)和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现在,NSF以conversionsdiversity作为研究课题正积极运作中。

Conversions是几个领域一起研究一个课题,使用广泛的多样的群策群力与知识,制造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具体的东西来。Diversity是以女性为代表,不论人种、年龄、信仰的多样性人才活用。

DARPA是国防总部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也引起了我们的注目。DARPA的最强之处在于它的互联网和GPS的开发。最近被称为手术用的达芬奇机器人。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使世界发生了改变的开发研究,大多是以DARPA为基础创立的。

关键在于,肯定失败的文化氛围,追求和奖励高风险的创意。听DARPA的相关人员说,今年成功率17%,比常年高,一般在15%以下。日本是必须得全部成功的建前社会。结果是如果不成功就会被削减预算。

 

现如今,日本应该何去何从

  

日本应该何去何从。我提出我的几个观点。●仔细研究分析各种线索,构筑成为不断新兴崛起的领域的研究开发的先驱者体制。●推进研究人员的国际化。●营造允许失败的良好氛围。●推进组织对组织的强有力的合作关系的产学联手等。

尽我所能推进改革,在我就任名大校长时,就已经有了这个项目计划。这个组织叫做center of innovationCOI),想象着10年后社会应该变成什么样子,推进产学联合,推进共同研究。COI全部,5年间产出22家风险投资企业,参加企划的企业278家,总投资额达184亿日元。

特征为under one roof,把企业的人请到大学里,以大学教授的身份每天面对面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大学和企业能够用同样的语言来发表各自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效果非常不错。

 

企业和大学、改革计划的事例

    

COI,在全国18所大学设有据点。很引人注目的一个在广岛大学,为研究车辆制造和脑科学的合体机构。简单的说,愉悦感十足。看到车的颜色或外观设计,想要开的时候,大脑中的反应是什么,以此为研究课题。他们称之为感性工学,既要满足虚荣心,也要满足对物质的追求,在这两方面博弈中,人们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车型,做这样的脑科学的研究。对这种研究做得最好的是马自达汽车公司。

还有一项是金泽工业大学的碳纤维应用。碳纤维是日本的发明,但应用却是中国、欧洲、美国等,日本几乎没有。

咱们稍微换一个话题,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有6成材料来自于日本东海地区制造,每个个体材料卖到5千日元、1万日元。但是从美国买1台达芬奇要5亿日元,每年的维护费还要5千万日元。大家在惊叹竟有这样的事的同时,碳纤维也同样开始布其后尘。

金泽工大已经注意到此事。日本碳纤维制造厂家很多,但是使用几乎都不行。于是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是在下世纪的公共基础建设系统中使碳纤维技术更多的应用展开,under one roof(同在一个屋檐下),集结了包括大手住宅公司等30多家企业,共同研究。

 

现在开始,企业和大学必须互相协作

 

以前,企业和大学之间有着互不信任、互不理解的鸿沟。企业之间也有着同业种企业间的不协作,信息绝对不外漏的情况。

但是这种企业间的壁垒被开发科学的燎原之火烧的无法自保。德国建立了产学联手的共同研究所,基准线统一化,标准化,加上各企业的独创性,制造出更好的东西。为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为了制造业的未来,日本,特别是中部地区的产业和大学的产学联合变得非常迫切,这种强强联手,对于科学技术革新,产出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


联系电话:010-67802866-0

企业邮箱:jiaojing@chusanren.com.cn

公司地址: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荣华南路13号 中航国际广场10号楼405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2004-2024.北京中产连. 京ICP备13002344号

技术支持: 北京千真市场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